Copyright © 2005-2019 雪伦实业 版权所有


雪伦硅胶义乳:当我们伤心、失望、痛苦时,需要的莫过于身边人的安慰。 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、陪对方四处奔走打听消息
即使是医生,他的角色也是——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
假如我们要去探望一个乳腺癌术后的姐妹,你会如何安慰她?
大多数人的本能是鼓励对方,但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会刊的一项研究表明,这样的安慰往往适得其反。
假如我们是被安慰者,你会希望得到怎样的安慰?
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们,怎样的安慰有效,我们会整理出来,再分享给大家。
安慰是门学问,恰如其分的安慰是一剂良药。
但是2012年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:
54%的受访者自称不太会安慰人,并且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;
46%的人有过“越安慰越糟糕”的经历。
面对需要安慰的人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,往往是手足无措。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肖震宇说,从心理学角度看,首先,假如自身不够坚强,那么别人的痛苦往往令我们想起自己的痛苦,进而心慌意乱。
其次,如果父母不善于安慰他人或相互安慰,孩子长大后就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,更不知道如何安慰别人。
还有一些人曾经笨拙地尝试去安慰别人,但别人不仅不领情,甚至还产生误解,导致他们认定自己天生就没有安慰人的能力
面对别人遇到的挫折或者困境,旁观者也会感到相似的负面情绪,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——共情。
与祝贺不同,安慰不在成功与辉煌时登场,而是在失意与沮丧中出现。
一个安慰却可以优化心境,振作精神,在人生的转弯处,安慰尤为重要。
但是,面对她人的伤痛或难堪,怎样的安慰才有效?调查显示:
74%的人认为,安慰人需要体谅对方的心理;
65%的人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;
57%的人认为要学点心理学知识才能安慰人;
还有半数左右人表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正确的价值观、世界观是安慰别人的前提。
其实并没有这么难,安慰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睿智的语言。
那些忍受痛苦的人需要一个愿意听自己讲故事的人、一个愿意在自己心情低落时相伴左右的人。这是感性的需求,无需理性的分析和评判。
此时,借她一个肩膀、给她一个拥抱,让她明白,你一直都在她身旁就好。
第一 尝试理解倾诉者的痛楚,花点时间陪她
与其用诸如“如果我是你”、“多大点事”、“你要坚强”、“早就跟你说了”之类的话,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,或用一些笨拙的建议让对方不知所从,还不如充当一双耐心的耳朵。
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,这会有助于她自己把事情弄清楚,有助于分担其痛苦,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第二 某些行为和举动更能平息对方的情绪
这样做是为了让对方明白,尽管你什么也没有说,但她完全可以指望你。
第三 适当的言语沟通也很重要
安慰其实是种分享,只需要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存在和陪伴,敢于说出自己面对别人痛苦时的感受。
可以分享自己类似的感受:“我丢工作那段时间也很难过,当时我告诉自己不能被打倒。”这样的话语才是安慰人好的“箴言”
还告诉对方:“只要你需要我的陪伴,就可以打电话给我。”
第四 安慰人要对症下药
法国滑铁卢大学雷尼恩学院的丹尼斯·马利戈尔德博士说,容易自卑的人会抗拒朋友对他的正面评价,并拒绝接受鼓励的言辞。
安慰这样的朋友时,包容和理解胜过鼓励的话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