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10种药,是医院最常开给患者的抗乳癌药物
雪伦义乳 / 2018-04-16
雪伦
硅胶义乳:
随着人类对肿瘤研究的全面推进,肿瘤的治疗方法由单纯的手术治疗演进为综合性治疗,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,包括抗体类药物、小分子靶向药物、传统化疗、内分泌治疗、中医药治疗以及近年大热的免疫治疗。
在乳腺癌治疗领域,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作用于细胞表面的人表皮生长因子Ⅱ型受体(HER2)表达的差异化,多种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存活率。
那么,在去年,全球乳腺癌药物治疗领域中:
有哪些药物被患者广泛使用?
又有哪些新药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呢?
全球五大品牌药
在一众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,罗氏制药的单抗药物赫赛汀(又名:曲妥珠单抗)毫无疑问雄踞榜首,领跑整个市场。
据罗氏公司年报及世界临床用药百强榜数据,2017年全球赫赛汀的销售额达75.34亿美元。
除赫赛汀外,去年全球乳腺癌药物TOP5的药品中还包括:帕博西尼(Ibrance)、帕妥珠单抗、蛋白紫杉醇(Abraxane)和曲妥珠单抗DM1(Kadcyla)。
全球抗乳腺癌药物TOP5产品销售额150.93亿美元,同比2016年增长了15.46%。
此外,全球抗乳腺癌药物研发管线的新品种也不断脱颖而出,2017年美国FDA共计批准了3个抗乳腺癌新分子实体。
国内也有30多个抗乳癌药
了解了全球乳腺癌药物市场的第一梯队后,再来看看我们国内的市场格局。
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发展,国内用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,医药市场畅销的药物已是疗效好、副作用较小的代表性品种。
2017年,对于国内肿瘤患者的一个好消息便是,新一轮药品价格谈判成功后,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增加了生物工程药物、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化学药物25个新药和新剂型。
其中,新增加了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、拉帕替尼、阿帕替尼、厄洛替尼、索拉非尼、氟维司群等,加上现有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紫杉醇、多西他赛、卡培他滨等,总计已有30多个药物。
而变化最明显的则是,赫赛汀在进入了2017版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》后,价格降幅达70%,直接从2016年每单位(即440毫克)24500元,降至每单位7600元,对于乳癌患者来说,不是为一个好消息。
今年中国乳癌药金额将达400亿元
世界范围内,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。随着抗乳腺癌新药的推广应用,患者的生存率逐渐提高,也带动了相关市场增长。
数据显示,2016年国内乳腺癌用药总体规模已超过320亿元,比2015年增长11.67%,预测2018年乳腺癌治疗用药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人民币。
同时,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乳腺癌TOP10药物用药金额为56.70亿元人民币,同比上一年增长率12.10%。
TOP10药物分别是紫杉醇、多西他赛、赫赛汀、卡培他滨、吉西他滨、表柔比星、吡柔比星、戈舍瑞林、来曲唑和氟维司群。
与国际市场相比,国内乳腺癌药品市场规模不是非常大,其原因可能有:
1、国内女性缺乏对乳腺癌早期症状的认识,并且国内卫生服务方面尚不完善,多数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在疾病晚期才得到诊断;
2、乳腺癌用药费用较高,国内大部分患者难以承担,只能放弃治疗;
3、有些国外研发的新药还未在国内上市。目前,在中国上市的外国靶向药有赫赛汀、拉帕替尼、依维莫司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赫赛汀的降价,自今年起,赫赛汀在国内公立医院的使用将超过前两位的紫杉醇以及多西他赛。
同时,乳腺癌进口药品不断在国内进行新药申请,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,这的确是个好消息。
因为,国内乳腺癌市场的药品种类越丰富,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,意味着选择就越多,缓解病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